数组名作为参数转为指针
当数组名作为参数传递的时候,需要一起传递数组的长度。因为,数组名作为参数传递之后,转换为指针。此时,通过sizeof关键字无法获取数组的长度,那么,在操作数据的时候,无法正确判断数组的长度,容易产生数组越界。
程序测试例子如下:
程序运行结果如下:
可以看到,定义了字符串数组 a[18],字符数组的长度是18个字节。所以,在main()函数中,使用sizeof运算符获取变量a所占据的内存容量,得到18个字节。
但是,当把字符数组变量a[]传递给func()函数之后,字符数组变量a把它的地址传递给形参变量a1,此时,形参变量a1就相当于一个指针。
那么,在func()函数中,通过sizeof运算符获取形参变量a1所占用的内存空间大小,是4个字节,而不是18个字节。
因为,形参变量a1就是一个指针,并不是一个字符数组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?
这是编译器优化的结果,我们来看下面一个例子:
char a[512*512];
func(a);
此时,定义字符数组a占用大量的内存空间。那么,字符数组a作为实参数,传递给func()函数,此时,形参变量a1作为“局部变量”,会在函数的“栈”上分配内存空间,形参变量a1的容量太大,会导致函数的“栈溢出”。
所以,编译器避免在参数中传递大量的数据,当参数是一个数组的时候,它只传递数组名代表的首地址。所以,数组名就转换成指针,传递一个指针。